计算机科学学院成立于2002年11月,其前身可追溯至1982年开始招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与沉淀,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院现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五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陕西省特色专业及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多项殊荣,2023年顺利通过工程认证。软件工程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是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和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专业。2024年9月,学院获批陕西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项目示范点,进一步夯实了学院在网络安全领域的人才培养优势。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术型硕士点和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方向)专业型硕士点。
学院拥有高学术水平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88名,其中教授7人(包括1名三级教授),副教授36人,高级工程师6名,高级实验师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5人,省级校级教学名师5人、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1人,陕西省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2人,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托举人才3人,陕西青年科技新星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陕西省高校“工业大数据可信传输与高性能计算”青年创新团队1个。拥有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陕西省教学团队、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持续取得突破,推动学院的高质量发展。
学院重视教学改革与实践。“‘一体两翼三突破’行业特色创新型计算机高级应用人才培养”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获批“纺织之光”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批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陕西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C语言程序设计》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第2版)》获陕西省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二等奖;2名教师获陕西省“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省级奖;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获批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及实践项目5项、陕西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4项,研究生教材建设项目1项。
学院建有“新型网络智能信息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陕西省服装设计智能化重点实验室”两个科研平台。近年来,学院在新型网络计算与信息安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纺织服装与文化智能计算等前沿科学领域开展研究,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6900余万元;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等多项科研奖励。学院教师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27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件,专利转化20余件,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并多次承办、协办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积极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影响力。
学院拥有网络与信息安全综合实验室、网络安全运维实训实验室、网络攻防实战靶场实验室、大数据、嵌入式、硬件综合、软件测试、软件工程、基础教学等实验室15个,全面支撑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实践教学与科研创新。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蓝桥杯大赛,服务外包大赛等高水平竞赛中斩获国家级奖项100余项,省级200余项。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创新创业项目80余项,不断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工程实践能力。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平均薪酬连续多年位居全校第一。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国内外知名的IT企业、银行、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深受业界认可和社会好评,在服务国家信息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