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增强大学生消费风险防范意识,提升依法维权能力,计算机科学学院于3月14日10:00至13:30在笃行楼大厅举办"智慧消费避陷阱,权益盾牌共筑牢"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活动通过场景化闯关游戏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等法规知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体验,吸引了300余名师生参与,氛围热烈。
活动现场精心构建五大消费维权实景课堂:在"鉴真行动"展区,学生化身"商标侦查员",通过专业设备对比"康师傅"与"康帅傅"包装差异,细致观察字体弧度、商标编码等鉴别要点;"条款破局者"环节设置租房、网购等6类模拟合同,参与者需用红笔划掉"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等霸王条款,并引用《民法典》第497条进行反驳;"价签显微镜"区域陈列12种价格欺诈案例,学生手持放大镜揭露"第二件半价"实则抬高原价等营销套路;"隐私哨兵"体验区扫码即现过度索权提示,学生通过标记违规问卷学习《个人信息保护法》核心条款;"反强迫行动组"模拟设置餐饮店强制消费场景,学生需完整拨打12315热线完成举证陈述。各关卡配备法律专业研究生志愿者,实时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退一赔三"等实用条款,并为通关者颁发刻有"维权先锋"字样的盾牌形金属书签。
此次活动构建起"即时教育+长效服务"的普法机制,同步成立的"权益护航"在学院公众号开通在线答疑专栏,活动当日接收咨询27条,涉及预付卡消费、直播带货纠纷等热点问题。此次创新实践不仅让法律条文"活"起来,更为构建安全校园消费环境探索出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撰稿:薛绍凡 张晓雪 审核:赵勇进)

